美國 PPI 數據意外「爆雷」,但市場反應冷淡。本文深入分析背後原因,探討對等關稅計畫的影響、達里奧的市場警告,以及英特爾的「救贖」之路。
本期內容
- PPI 數據雖「爆雷」,市場卻反應平淡
- 川普「對等關稅」落地,短期對市場衝擊不大?
- 達里奧針對美國債務「死亡螺旋」的嚴厲警告
- 政府擬出手拯救英特爾,結果恐壓制台積電?
一、PPI 數據與市場反應:為何通脹重燃,卻不見市場恐慌?
- PPI 數據概況
- 核心 PPI(剔除食品與能源)月增 0.3%:雖符合市場預期,但 2024 年 12 月的數據被大幅上修,從 0% 調整至 0.4%,顯示生產端通脹壓力其實高於先前想像。
- 全年漲幅 3.6%,高於預期 3.3%:12 月數據同樣上修至 3.7%。
- 服務業批發價格連續 6 個月上漲:1 月環比增長 0.3%,部分原因是運輸和倉儲成本跳漲 0.6%。
- 最終商品價格連漲 4 個月:1 月環比大增 0.6%,增速反超服務業。
- 市場為何反而提前降息預期?
- 雖然數據強化短期內「不降息」的判斷,但市場對利率的預期卻從原本的 10 月提前至 9 月。
- 主要原因在於:PPI 與核心個人消費支出(PCE)間的關聯性並未顯示更嚴重的通脹。市場普遍預估 1 月核心 PCE 環比僅增 0.27%,明顯低於核心 CPI 的 0.4%,也意味著 PCE 年化增速有機會從 2.8% 下降到 2.6%。
- 鲍威爾在國會聽證中強調,美聯儲更看重 PCE 數據,因此市場傾向樂觀,提前押注降息。
- 就業數據助長樂觀情緒
- 初領失業金人數 21.3 萬,低於預期 21.5 萬;續領失業金人數降至 185 萬。
- 企業在財源方面保持謹慎,意味著勞動市場依然穩健。
總體來看,短期內市場對進一步下跌存有抵抗。PPI「爆雷」不僅未引發恐慌,反而帶動市場的「降息提前」預期,多頭力量可能繼續主導行情。
二、對等關稅計畫:川普給市場留「談判空間」
- 對等關稅的核心
- 若他國對美國商品徵稅或設立壁壘,美國便進行等額或對等的關稅與反制。
- 新政策不只針對傳統商品進口,也可能包括政府補貼、產業政策、稅收優惠等各種形式的隱形貿易壁壘。
- 此外,川普也強調要堵住「轉運」漏洞,避免第三地洗產地以規避關稅。
- 短期不確定性雖大,但不至於立即實施
- 川普將於 4 月 1 日前完成相關調查,市場解讀這是川普為自己也為各國談判留回旋餘地。
- 市場普遍認為,經過談判與協商,最終版本關稅不會嚴苛到重創全球供應鏈。
- 歐盟強硬回應,貿易戰仍存風險
- 歐盟官員已明確表示,若美國加稅,歐盟將採取報復性措施,可能使歐美貿易局勢升溫。
- 投資者需留意若持有受關稅衝擊的汽車、半導體或製藥等相關股票,其不確定性較高。
三、達里奧的「死亡螺旋」:美國債務與私人信貸的隱憂
- 美國政府債務困境
- 2024 財年美國政府利息支出已達 1.1 兆美元,相當於 GDP 的 4%,佔年度財政收入的 22%。
- 外國機構持有的美債比例升至 30%,意味著逾 3000 億美元利息流向海外,對本土經濟刺激不大。
- 隨著美聯儲暫停降息,利率仍將在高位,美國在短期內需不斷發新債還舊債,市場信心恐被逐步侵蝕。
- 私人信貸市場的擴張
- 私人信貸在 2023 年底突破 2 兆美元,增速不斷攀升。
- 由於缺乏透明度與評估頻率低,若底層資產一旦出問題,容易引發連鎖危機。
- Fitch 亦指出美國前十大銀行對私人信貸的風險敞口達 7100 億美元,雖目前仍屬可控範圍,但若違約潮出現,風險恐加速惡化。
- 投資者需留意信號
- 企業債利差是否擴大
- 企業貸款拖欠率是否上升
- 私人信貸或高杠桿小公司頻繁違約破產
- 一旦多重警訊同時出現,需考慮減倉或避險。
四、美國「拯救英特爾」?台積電可能成「代價」
- 三大備選方案:強化英特爾地位
- 方案一:台積電在美國建先進封裝廠,確保高端封裝技術在美國本土。
- 方案二: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,讓台積電技術注入英特爾代工生產。
- 方案三:英特爾接手台積電美國客戶未來的封裝服務,英特爾在整個晶片產業鏈話語權上升。
- 對台積電的潛在衝擊
- 若選擇在美建廠,投資巨大且產能利用率未知。
- 與英特爾合資或轉讓封裝服務,恐削弱台積電在先進封裝上的技術壟斷。
- 中美地緣政治因素下,台積電進退兩難,需權衡美方要求與中國市場壓力。
- 對相關科技企業的影響
- 英偉達、AMD 等公司高度依賴台積電的代工與封裝,任何談判變數都可能影響生產與交貨進度。
- 對英特爾而言,短期內或許能爭取到政策保護傘,但要真正追趕台積電的製程技術,仍需多年投入和客戶信任重建。
五、投資者如何應對:風險與機遇並存
- 關注基本面和政策免疫
- 若市場因不確定性而震盪,擁有強大盈利能力與政策免疫的企業將更受青睞。
- 具前沿技術或領先市場地位的公司,能在不利的環境下仍保有抗跌潛力。
- 短期行情或許仍偏多頭
- PPI 數據影響有限,市場對於降息預期反而提前。
- 政策層面雖有貿易摩擦、債務危機等風險,但暫時尚未演變成重大利空。
- 中長期需保持警惕
- 債務問題、私人信貸與對等關稅等議題,隨時可能升溫。
- 投資組合應考慮分散布局,密切留意政策動向及企業財務健全度。
結語
當前宏觀環境或許仍存在不確定性,但市場對「通脹重返」的恐懼似乎有所釋懷;對等關稅計畫、達里奧的債務警告以及英特爾與台積電之間的供應鏈博弈,都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。短期看,多頭尚占據主導地位,政策變化則是影響未來走勢的關鍵變數。對於投資者而言,穩健的策略是在風險尚未真正爆發前,做好資產配置與風險控管,隨時因應市場的瞬息萬變。